我在每一次僧众的禅修闭关期间都会跟大家讲讲禅宗祖师的故事,话说五祖弘忍大师要找法脉传承的弟子,于是他就以「唯论见性」来考核大家。其中,他有一个广学多闻的弟子神秀,虽然神秀广学多闻,但还未见性,他写下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身如菩提树」,代表这个身要时时能觉;「心如明镜台」,就是要让心清楚;「时时勤拂拭」,就是常常要把心里肮脏的东西去除;「莫使惹尘埃」,不要让心沾染上任何东西。
这个看起来是很对,没有什么错,但是觉悟的人就不是这样子的!六祖慧能大师则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表示我们本来这么干净,哪有什么尘埃可以惹!只是我们认识不清,才需要抹抹擦擦的。当认识不清的时候,本性是有问题的;认识清楚以后,本性就没有问题了。
所以六祖以后的禅法叫做「唯论见性」,就是要见到心的本性。所以我们的见地,就是要找到脱离生死、了断烦恼的方法。我们都在轮回与现象里出不来,只有一个门可以出,什么门?要脱离生死只有一个门而已,就叫做「空门」,只有从「空门」才能够出,没有空门我们哪里都出不去。
当我们从空门出去了,与我们的本来面目相遇的时候,怎么去辨认那个是本来面目?就像照镜子一样,自己照自己,镜子里面的人是我们,还是我们是镜子里面的人?只有一个默契而已,就是知道镜里的人不是,我也不是,只知道那个「不是」。所以要认识我们当下的本来面目,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空的门。
所以,我们要怎么修禅?就是一直用「离相」的这个念来敲门,用「空」的扫把将心里的现象扫除,就是用「空」的扫把,一直观照、观照,观照久了,假的没有了,真的看不到,因为本来面目没有形、没有相,所以怎么样也找不到它,只要把它扫出来,我们的心就大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