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经不是有口无心地念,要好好体会。 经就是路,是通往成就的路,也是佛说的经典,里面教导我们为何要守规矩? 如何守规矩? 我们如果不守规矩,就会触犯很多的烦恼。
一般人的业力就是业力,可是我们的业力里面还有愿力,因为一般人在快乐、顺利的时候,不会去做很多行善的工作,而是专注在赚钱、储蓄或一些数字的事情上 。 我们发愿要常做利他的事情,所以我们生命的起落就不在业力的控制底下。 业力是动态的,如果我们能够一直将业力转成愿力时,我们就成功了。
大家跟灵鹫山有很好的缘,有清楚的方向、目标,知道自己走的就是愿力、慈悲、观音与禅的路,我们要一直走下去。 大家要好好体会,在愿力里面寻回自己,做修行的工作。
灵鹫山龙树EPL课程,很高兴今年已经迈向第八届了,来到龙树学习的大家,每个人的使命都很坚定,也依循着龙树教育中心的精神一起做弘法的志业,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把我们的生命愿力贯彻到成佛。四期教育是我们学佛的层次,也是成佛的导航地图,每一届的学生所继承的就是生命愿力,让龙树菩提心的DNA都能归纳到「断恶、修善、利益一切众」,在这三个生命愿力下,透过四期教育的引导,将生命投入到无尽的生命奉献。
第七地是远行地,因为之前六地累积的能力,到了远行地才能长期行菩萨道,在远行地我们具备两个条件,就是悲心与智慧,有了悲心、智慧才能够远行,才能够利己利生,生生世世做。
学佛不能光说不练,每天要以修行法门和对应的成果,要一步步的去做、去磨练,虽然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就是因为有困难,我们的功夫才会成熟,才会有忍的功夫,有了忍的功夫才会有巩固的力量。
2023 年 12 月 8 日开始,十七天的华严法会在年终一起来感受华严的庄严世界。 《华严经》是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宝座上圆满证悟无上正觉,在自内证的圣境里开演了七处九会,从〈世主妙严品〉开始,都在显示佛陀的智慧与果德,以及佛陀无尽庄严的境界。
生命和平大学跟爱地球的生命教育,是为了推动多元共生、和平共存。
2023 年 12 月 2 日,冬季学校课程圆满闭幕,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了,感谢各位教授对学生的陪伴与指导,以及学生们努力学习与发表。
生命就是一个大学习,学习在多元里面如何共生;所谓的佛法,就是大大的学习,是对生命的学习和了解。佛法的学习就是生命的学习,生命是多元共存的,我们如何学习生命的和平,让生命和谐?这是佛法教导给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重点与法要。
虽然现在无法一蹴可及地获得和平,但是我们不可放弃,要做好这种共识与学习,从零岁到一百岁都要做好学习,学习生命的相依共存共生。
我们来到阿布逹比参与今年的「全球信仰领袖高峰会」,如同大会的诉求,希望透过集体的智慧影响力与灵性的引导,加强人们了解气候变迁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我们与天主教辅仁大学在「跨宗教和谐周」举办了「弹琴说爱音乐会」,用乐音与宁静,做不同形式的对话。世界宗教博物馆作为一个跨宗教的平台,自2019年起每年都会组织活动来庆祝宗教间的友谊。
「以利亞跨信仰会议」邀集各宗教代表在英国伦敦召开「气候正义和忏悔仪式」,我们以佛教忏悔与祈福仪式来呼吁大家回归灵性,共同用慈悲心守护地球生态。
我们常常搞不清楚外在许多的变化,有时可以接受,有时无法接受,有时接不接受都要面对,碰到了我们该怎么办? 就是保持平常心,还是要去接受这些变化,也就是常常要用「空」去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的心到处造作、分别执着,所以它就是一直都有事,我们这个造作的心忙到死,忙到下辈子还在忙,是因为我们没有想过这个造作的心要归体。
佛法就是随时照顾自己的心,心是造作的,有东西它就会造作,要照顾我们的心让它不要结冰,结冰就是有东西。
人生很短暂,一下子就不见了,泡沫的来,泡沫的消失,所以找到一个成佛的愿力,让大家都能成佛,这是生生世世可以做的事。
灵鹫山的禅修法门—平安禅,四个步骤当中的第四个步骤,也是最主要的方法—聆听寂静,聆听无声之声,聆听只手之声,什么是只手之声呢?有个禅宗故事,满能诠释只手之声的含意。
和尚问他的徒弟:有个瓶子里面养了一只鹅,那个鹅从小就在瓶子里面,怎么样才能把鹅从瓶子里面救出来又不打破瓶子?
某日,僧众禅关晚间开示时,师父一走进开山圣殿,看见右边的大迦叶,刚好有只麦克风对准了他的嘴,大迦叶对准了麦克风开心的笑着。
禅宗心法从释迦佛传到迦叶,用「以心传心、以心印心」的方法传下,而我们现在用寂静修的四个步骤,把这个桥梁搭起来,也能够明白拈花微笑的这份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