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願力篇〉法華期 - 發菩提心,自利利他
1. 法華期的修行
佛陀在靈鷲山講授發菩提心為主的《大乘妙法蓮華經》,授記聲聞弟子等成佛,直指出眾生皆有佛性此一關鍵。不論大小乘的教法終歸究竟成佛的一佛乘,而此成佛的起點在於菩提心的發起。
心道法師從宜蘭塚間修到靈鷲山法華洞閉關的這段期間,鞏固了中道思想及空有不二的般若觀,出關後省思人生的意義,突破修行與弘法的隔閡,發願行菩薩道,以帶動更多人學佛、成佛為生命最終目的,走入為法忘軀的法華期。
2. 法華期的教育
佛陀在涅槃前宣說法華部的經典,闡明願力之重要,成佛的根在於菩提心,成佛需要發起菩提心、廣結善緣,運用善緣和種種方法度一切眾生學佛、成就佛道。藉此願力的傳承,諸佛慧命得以永續。
心道法師認為有了戒定慧的生活,才能貫徹菩提心,進而發起願力度眾。「願力」存在的價值就是讓修行者持續不退轉的力量,直至究竟成佛。「法華期」著重在「發起菩提行願」,也就是發菩提心、鞏固菩提心、成就菩提心。
法華期從廣結善緣開始,以志業歷練弟子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以般若波羅蜜為眼,前五度波羅蜜為足,從「性空緣起」出發,行如幻的菩薩道、廣度幻化的眾生。以期悲心周遍而能緣起成佛。
法華期教學內容:
(1)菩提心、願力的生起與實踐
(2)修行與弘法同時俱進
(3)確立授記成佛的願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