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山10年和平大願 緬甸弄曼計畫啟動
平和的生活維持不易,只有在世界的紛亂和戰爭中傾聽,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實踐,和平,才得以跨越文化國族的邊界。靈鷲山佛教教團10年和平大願「弄曼計畫」已在緬甸啟動,心道法師盼望眾人支持,在緬甸蓋一所「生命和平大學」,希望將這份特別的禮物奉獻給緬甸、奉獻給人類、奉獻給全世界。
「弄曼計畫」第一期的沙彌學院,已於2016年6月正式開學。沙彌學程的設計除了學習佛陀法教,同時依緬甸學制設計一般體制內教育課程,讓沙彌們具備多種專業學養能力。第一批報到的小沙彌們,有些不習慣和家人分離,經過幾周生活在弄曼完善環境與佛學教育中,已安然自在。有些自小就發願要終身出家,弘法度眾,有些自身生活環境不佳的孩童在此獲得受教機會,希望早日學成返家照顧父母等等,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都希望跟隨尊者成就他們的人生夢想。
靈鷲山佛教教團幾十年來在國際間致力於世界各宗教間的對話與交流,在「弄曼計畫」啟動前期一直是以有機農場的經營方式,説明當地居民進行經濟轉型,自2015年開始建設校區,希望用佛法教育建立計畫主軸,傳播和平,輔以農業技術改良土地與糧食轉型,並帶進醫療資源服務地方,更在建設學院同時,在水電工程與建築方面引進「綠建築」的理念,對自然心懷尊重,強調「建築是配角,環境才是主角」,以全面性、多元化的設計理念,減輕對地球環境的衝擊與資源浪費,使用幫助地球環境及人類生存永續的建築為目標。
教育的工作是百年大計,是最需要長期耕耘的長期志業,這些生命和平大學習的計畫是源自於靈鷲山佛教教團2001年在臺灣成立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一直貫徹「尊重每個信仰、包容每個族群、博愛每個生命」的理念,希望透過不斷對話、交流與合作,累積20多年的國際經驗,竭盡所能地實踐了尊重與包容的信念。
2016年7月3日的「靈鷲山臘戌大善園寺愛學日校舍、道路、電力系統功德回向典禮」,創辦人心道法師的國際友人~德國慕尼克大學教授Von Bruck、Maria、匈牙利Gabor以及在地的民眾熱情參與,以當地不同民族文化表演祝賀,包括景頗族、栗僳族、果敢族、苗族、傣族等族人身著代表性的傳統服飾,展現多元文化特色,讓參與者一起領會不同文化的美好。
說起緬甸它是由多元民族所組成的國家,官方法定民族共有135個族群。多民族、多種文化的特性,提供「弄曼計畫」發展豐富的文化養分,未來將有「民族宗教文化館」的規劃設立。愛學日現場冠蓋雲集,包括緬甸前任副總統Sai Mauk Kham賽茂康、緬甸仰光省前行政總書記Khin Maung Tun、緬甸國防部北部東北部指揮將軍、緬甸東北地區軍事指揮官暨撣邦省長朋面將軍、仰光巴厘佛教大學校長鳩摩羅尊者等人。
心道法師在致詞中提到:「緬甸一直保有最原始的佛陀法教,在老百姓的生活世界中,處處有佛的足跡。我只要回到緬甸就會寂靜,就會想禪修,心中想:這裡是佛國的淨土,我要回來 辦教育、培育人才,因為這裡充滿能量,是正法久住的基地。因此,從2002年開始,每年都回來供萬僧、朝聖,希望能為家鄉做一些回饋。」
心道法師心心念念的是希望這裡擁有一所可以接軌世界、達到國際品質的佛教大學,這是目前緬甸開放後需要的世界觀,但又不離開緬甸國家教育的方向,靈鷲山要做一座大學城,用文化、教育、慈善與醫療來改善社區,用一個系統性的教育,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來紮根教育。緬甸開放後,基礎建設與資源還缺乏、貧窮孩子多,為了讓這些孩子得到好的教養,也可以繁榮地方,心道法師要讓國際資源來補足。
心道法師特別感謝一路護持的比丘、緬甸護法會、大善園寺團隊,以及緬甸中央與地方政府、臘戌地區文化會、同鄉會、教育界,以及各民族族人。他說,和平是世間共同的祈願,此願在人際與社會群體裡,也長存於民族、宗教與國家之間。你我都盼望生活在和平世界,使長者有寧靜,幼者有依歸,少壯者能一展長才。
緬甸巴厘大學校長鳩摩羅尊者也致詞表示肯定,心道法師為了自己的出生地的繁榮,讓正法久住,在這臘戌縣,弄曼鄉,結合十方善緣共同建設學校,目的是要讓自己的同胞,親人的後代,能有光明的未來,這也是所有緬甸民族同胞,兄弟姐妹們的無上福報。心道法師能不忘自己出生的地方,以及接受佛法啟蒙的地方,做出如此偉大的貢獻,是高上品德者,無上智慧者,方能做到的。鳩摩羅尊者特別代表撣邦所有民族同胞們,向心道師父,致上最歡喜的讚美。並勉勵大家要體認,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以戒定慧為中心,持戒持得好,就可以得到美好的品德,有了好品德,才能得到禪定,有了甚深的禪定,才會成為有智慧的人,達到人生的顛峰。為了我們的親人,年輕的一代,能成為品德的典範,大家一起努力,從生活,健康,教育做起。
靈鷲山佛教教團為世間埋下和平善緣的種子,發願從宗教、教育、慈善、醫療的角度走向世界,並呼籲世間有緣者皆能一同發心參與護持。從利益一切眾生的理念出發,自利是智慧,利他即慈悲。也使臺灣在國際和平交流中,分享己身能力,擁有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