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环境的恶化,不是外在自然而已,环保之所以重要,重点在于观念。我们人类对于万物与自然没有相互共存共生的观念教育,我们不可能带给地球任何改善。观念的根源是心,如果不是基于万物本源,基于器世间与有情世间本来一体、相互相存的观念,环保可能沦为另一种作秀,然后变成在枝微末节纷纷扰扰,又草草收场。
我们佛教徒本来就是环保的,佛教的生活态度就是环保共生的,不是因为环境这样坏了,我们才开始提倡。我们主张吃素,提倡简约朴素,提倡禅修都是根本的环保,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宇宙观,很多环保行动还是流于口号及繁琐。
禅宗重视生活作务并行,劳动的价值和禅坐一样,励行禅坐的目的在于坚固道心观念与功夫,以便生活应物,能够灵活对机,解行是等量齐观的。所以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变成我们禅宗的宗风。百丈禅师平时喜劳务,勤农作、执劳不倦,他做得很快活,把弟子都比下去。徒弟不忍师父辛劳,有一趟,故意把他的工具藏起来,让师父没法工作,还请师父去休息。百丈说:「吾无德,争合劳于众人。」他找不到自己的锄头,当然那天没有农作,索性就整天不吃了,把禅门宗风给树立起来了。
我想我们灵鹫山怎么开始的,大家可能都不太知道了,三十多年前这里是荒山,我一面断食,一面提砂、挑石头把小殿盖起来,给护关的弟子可以栖身,有些老弟子参加过,可以重温。我越是断食体力就越好,那时满山没路,就这样跑出来一段段小山路,灵鹫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从佛陀到祖师,确实都为我们留下「身教劳动」的榜样,现在灵鹫山开山三十多年有什么精神可以传承?我想就是这个宗风。佛教做环保,不是广宣口号,是真心的实践。
我们以前也去净山、净水、净滩,那时也是很多人一起捡垃圾,大家都实际受感召,环境都会受益,弟子起烦恼问我,「怎样捡得完?」「做,就对了」,环保的确做不完,但是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我们说「慈悲与禅」?「禅」不就是「不昧因果的觉醒」?「慈悲」不就是点点滴滴的照顾好每一个当下?喜欢自己的生命,也让别人喜欢他们走过的足迹。种一棵树,捡起一张垃圾,就是一个自己微小但庄严的贡献,神圣且是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