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首先要有正見。正見就是相信因果,因就是菩提心,果即正等正覺。世間一切都是無常,我們要消化自身積存的眾多執著;唯有放棄執著,心裡才沒有障礙。我們的生命被業力所引導安排,業力就是過去我們自身所做,我們的生命會跟著自身所造業力走,無論好壞。而我們現在的行為,都在創造業,也就是都在業力裡面;一般人的業力就是業力,可是我們的業力裡面還有願力,因為一般人在快樂、順利的時候,不會去做很多行善的工作,而是專注在賺錢、儲蓄或一些數字的事情上。
可是我們不一樣, 我們發願要常做利他的事情,所以我們生命的起落就不在業力的控制底下。業力是動態的,如果我們能夠一直將業力轉成願力時,我們就成功了。
生命產生的關鍵在記憶體,這一生我們的記憶環扣了多少人,這個記憶體就會在未來再環扣多少的人,所以我們要把福氣延伸、環扣。好比一個家庭一定會注意家庭的經濟,如果家庭的經濟失衡了,這個家就會瓦解,所以我們會注意家庭的經濟。同樣地,我們生命的經濟是從福氣來的,福氣是由日常生活的思想、行為來的。
在生活中,我們要去改變貪、瞋、癡、慢、疑這些習氣;沒有這些習氣,生命就是福氣了。如果不改的話,這些東西就會成為生命中的「漏洞」,好像用破碗裝水一樣,水會一直漏出去。我們的習氣如果可以轉換,漏洞就沒有了,就能把福氣儲蓄起來。
佛法裡面講求的就是一個緣份,我們修行,是站在一個歡喜心上。人家做的好,我們歡喜;自己做不好,要努力,也就是我能夠做多少這是我的緣,不要硬去跟人家比。我們要努力走這條成佛的路,把佛法種子種下,不要使這塊田貧瘠了,什麼都沒種,未來就會沒收成。
所以我們努力做,是為了自己,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既然為了自己,就沒有什麼得失心的。我們就是盡量努力,讓自己高興,不要浪費生命、時間。跟師父學佛,就是替自己與他人造福氣,比如說我們的福城建設,點點滴滴都是為別人種福田,只要他碰到佛法,那他就會與我們產生環扣,有了好的因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