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開始,每年的五月,緬甸佛教巴利大學的校長鳩摩羅尊者,都會來到靈鷲山為僧眾教授課程。南傳佛教的基礎學習都是從戒律儀制開始,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的微細處觀照自己的威儀,所以這幾年來我們的學習除了南傳經論,更重要的是戒律。而靈鷲山的教育系統四期教育:阿含期、般若期、法華期、華嚴期,阿含期也是以戒律為基礎。
生活的原則叫做「戒」,在生活中我們可以修行、做好事、不忘失佛法的實踐,所以,戒也是生活中的禪修。在阿含期的學習之後,我們會如實的了知自己每個念頭的出現會產生何種效益,所以我們會專注自己每個念頭的動態。只要觀察清楚之後,我們的心就會有正念,就不會到處攀緣,能夠正常、有規律的去生活,這也就是我們學佛的福利。
以阿含期的教法來說,分析解剖一切的現象都是生起又滅去,而我們對於這些現象,要採取的態度,就是要修止觀。我們怎麼讓心不隨境轉而能夠回到自己,這個就是止的學習,對於一切的生滅,就讓它生、讓它滅,接著就只是看滅不看生,滅到最後,心止息了,我們的心也就慢慢會回到原點。
因此,阿含期又可以稱為「生起次第」,生起離苦得樂的法則,生起善業的作法、生起學佛的方向,從起心動念開始教導我們,一直修到我們能夠認識空,進入空性的教法,也就是般若期。般若又叫做「圓滿次第」,在般若中沒有一個地方是不圓滿的。
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加起來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發起度一切眾的心,度一切眾的心,圓滿一切的緣,也就是大圓滿。圓滿以後就是華嚴,華嚴就是種子的世界,種子的世界就是每一個東西都有它的功能存在。所以,從阿含的基礎開始成就四期教育的大圓滿生活。